乌蒙养路人(图)

马嘎养护站职工撒布融雪剂 唐文波 摄

走进贵州省水城公路管理局马嘎养护站,一侧有亭廊,一侧有花园,应着雪景,好不惬意。然而,在大型工程机械设备停放库里,透过漫天的“白雾”,全是忙碌的“橘红色”。原来是养路人正忙着将环保融雪剂装载到工程车上,一袋袋融雪剂倒进车斗里,飘出的融雪剂尘粒如雾一般,白了养路人的头,辣红了养路人的眼。寒冬腊月里,他们正干得热火朝天,检修着第二天一早就要出动的机械设备,准备着第二天抗凝保畅的所有物资。

被融雪剂“白”了头的站长蒋明刚,正拿着工具在检修工程车。他将手套转交给身侧的同事,带笔者走向办公大楼并说到:“我们这里的职工,个个都干了几十年了,都会使用停车棚的设备,也都学会了检修,让他来没问题。”


(资料图片)

/ 人如石碾 /

经过满是青苔的石碾子,蒋明刚自豪地说:“这可是我们20世纪50年代的大型石碾子,它是‘原始压路机’,过去没有压路机,碾压路面全靠人力拉着个石碾子像擀面一样来回碾压路面,早期道路工程修建这石碾子功不可没。”

曾经的石碾子,在筑路人的春夏秋冬里,印证着筑路事业的艰辛,不知碾过了多少筚路蓝缕,不知碾平了多少山高水远,让天堑变通途。历史之厚重,足以让人叹为观止。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在历史变革的长河中,石碾子的隆隆声已渐行渐远,旧貌换新颜,可石碾子就像高悬夜空的启明星,于迷茫中指引前行的方向。

人如石碾,筑路人养路人饱经风霜的脸上,被岁月的刀刻满了皱纹,心中却无沟壑,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马嘎养护管理站成立于2007年,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县道130线k1+200右侧,养护里程69.27公里,其中国道60.78公里、省道2.91公里,县道5.58公里。如同已经被机械取代的石碾子,随着时代变迁,养护机械化服务逐渐取代人工操作,“养护管理站”也取代了“道班”。而养护站的老工都是从“道班”走过来的。他们以养路为业,以道班为家,扎根公路。很多人从父辈的手中接过担子,靠人工肩挑背扛、零敲碎打走过了没有机械设备能使用的年代,工作条件非常差,工作量和养护难度很大。

“小修养护所用砂石都是自己备料,在路边山上捡石块用碎石机打砂,砂打好以后用筛子把粉尘筛掉,一天下来整个人就像是在面粉里打了滚一样;修补坑槽的时候,每人每天至少是4平方米的工作量,用十字镐一镐一镐地挖出坑槽、清理废料、修好边角、填料、拦车碾压实才算完成;到了夏季炒油砂的时候,油灶里是熊熊的烈火,沥青加热高温后浓烈的气味掺合着砂粒,在炙热的铁板上‘嗞嗞’作响,我们站在炒盘上用铁铲不停的翻动油砂,稍不小心就会溅在身上,隔着衣服也会烫伤人。”一位养路工笑着说出门天才亮,进门月亮上。雨天出门养护总是满身泥泞,晴天车子驶过就是尘土飞扬,养路工的头发、脸上、鼻腔、嘴里总是沾满灰尘。而如今,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已经旧貌换新颜。

马嘎养护站管养的多条道路都有过境路段,沿线街道、村居多,煤矿砂石企业多,车流、物流、人流量大,公路通行压力大,公路病害层出不穷,养护任务繁重。马嘎养护站精心养护,有效治理公路病害,全面常态化养护,保持了良好路况。其中国道356线梅花山路段k2405-2418.52,海拔最高处2800多米,是贵州省公路海拔最高路段,一进入冬季低温凝冻天气,这段路成为六盘水市受冰冻影响最为严重的路段之一。而这条国道不仅是六盘水市来往毕节市的重要交通枢纽,还是通往梅花山旅游景区的必经之路,关乎六盘水市的经济旅游发展。抗凝保畅也成为马嘎站每年养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进入冬季,站上的养护人员常常一个月不回家不休息,用心守护着乌蒙大山里的“天路”。

/ 生在路上 长在路上 /

“我们站上18名职工,大部分是路二代、路三代,都是40岁以上,已经是从道班走过来的“资深”养路工了。”在蒋明刚简单的介绍中,每一个养路人都很平凡,却都不平凡,他们每个人都像一面旗帜。

他们生在路上,长在路上,毅然接过父母手中的“接力棒”,将自己的青春韶华奉献在路上,传承公路精神,践行着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协作共进、追求创新的工匠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1987年,蒋明刚考进水城公路养护总段,分在红姑道班。在他之前,家中长姐、长兄已接过了父母的担子。全家人都成为了公路人,让他更自豪,更坚定自己的工作。几十年来,在道班、项目工区、机化站都有他的身影。“这两年最欣慰的是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很多年无法疏通的边沟、涵洞都疏通了,现在良好等级路已达99%,养护生产保畅工作及疫情防控工作齐步推进。”

这里,不仅有爱岗敬业的蒋明刚,还有孝老爱亲的老站长饶之明、精益求精的操作能手陈建平、养护检修样样精通的“万金油”龚华银......一代代公路人,踏上前辈们走过的公路桥梁、山山水水。

/ 养护站就是我们的家 /

“养护站就是我们的家,为了随时巡查、及时去路上作业,我们值班养护人员都住在养护站。每年汛期和冬季,大家基本不再回家,一些跑长途的司机因为凝冻滞留,冬季也会来我们站上住。”

院中有景,四时有花,装点着生活;院侧有健身设施、场地,一年四季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着精神;职工书屋,温馨驿站,沁润着心灵;院后有职工菜园果园,蔬果飘香,丰盛着餐桌;文化走廊,诉说着悠悠岁月,传承着公路精神。

2007年建站以来,马嘎养护站数次被上级表彰,获得了“文明养护站”“先进工会小组”“文明建设成果达标”等荣

誉,在2008年荣获中国公路运输工会贵州省委员会表彰的“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19年,马嘎养护站获得了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明窗口”荣誉。同时也涌现出多名“先进工作者”“安全标兵”等先进个人。一张张成绩单,彰显着马嘎养护站职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秉承“立足公路,服务社会,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宗旨。

作为行业窗口,邻里乡亲、司乘人员、户外工作人员夏天进站乘乘凉、喝口水,冬天进站取取暖、歇歇脚已成习惯,养护站还常备矿泉水、牛奶、方便面、饼干和感冒药、创可贴、针线包等,从过去的便民窗口到现在的户外人员综合服务站,这里每天都有温情的故事。

路,承载着公路人情系民众的情怀,诠释着公路人不懈奋斗的历程,向远方延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路人在狂风骤雨里、在烈日灼烧下、在寒风暴雪中,清扫路面、填补坑槽、摊铺沥青、疏通边沟、补种花草......雨季战水毁、夏季忙养护、秋季整路容、冬季抗凝冻,迎着朝霞,踏着星辰,养路人橘红色的身影穿梭在贵州屋脊之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