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讯:陕西:分级管养 示范引领(图)

西安市长安大道

“十三五”以来,陕西省推动“四好农村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建立起了责任以县级政府为主体、投入以公共财政为主体、养护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监管以交通行业为主体的管理养护新格局。


(资料图)

陕西省高质量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2.1万公里,建设深度贫困村通组路4645公里,整治通村公路“油返砂”路段1.6万公里,17015个建制村全部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深度贫困村集中居住3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贫困地区居民告别了出行难、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陕西省公路局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的庄严承诺。

发展现状

强管养促发展 建设成果丰硕

陕西省公路局以建制村通硬化路、乡镇通三级公路、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为重点,累计投入超过750亿元,完善提升农村公路超过7.5万公里,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4万公里,着力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提升农村地区公路通畅水平,全省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同时,陕西省农村公路列养率和经常性养护率均达到100%,优良中等路率达到75%以上,“县乡道县管、村道乡村管”的体系基本建立,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到位”步伐持续加快。

陕西省政府出台《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以“两个纳入”为抓手,积极推进和落实县级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配齐配强农村公路管养力量;出台《全面做好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全省共有95个县区出台落实举措,“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治理格局逐步形成。

宣传先进典型 发挥引领作用

陕西省公路局以“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以省政府名义先后在大荔县、眉县、石泉县、长安区召开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会。2018年至2020年,省财政累计投入3亿元专项资金,统

筹用于“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奖补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各级政府主动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投入力度,争先开展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2个、示范县46个。向交通运输部推荐并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15个,“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2个。

开展隐患治理 提升保障能力

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要求,立足于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积极开展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加强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高风险路段整治,加快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加大危桥改造力度,全力打造放心路、放心桥,全省累计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5.8万公里、危桥改造和桥涵配套工程8.6万延米,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采取措施

注重顶层设计 强化政策支撑

陕西省政府建立“四好农村路”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分管副秘书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任副召集人,12个省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统筹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省交通运输厅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巩固拓展交通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推动交通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转型。

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陕西省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意见》。省公路局协助省厅出台了《关于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陕西交通运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9-2022年)》《关于巩固拓展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评选方案(试行)》《陕西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评选方案(试行)》《全面做好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制度,通过这些政策、制度组合拳,陕西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度体系。

积极筹措资金 夯实管养责任

以“两个纳入”为抓手,陕西省将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建养管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全面夯实管养责任。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全面加大养护资金筹措力度。省财政每年按照“1561”(每年每公里县道1.5万元、乡道6000元、村道1000元)标准补助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市、县财政也照不低于“1063”(每年每公里县道1万元、乡道6000元、村道3000元)标准足额落实日常养护费用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

西安市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二级及以上农村公路每年每公里不低于3万元,县道、乡道、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5万元、9000元、3000元,日常养护费较省级标准提高50%。榆林市政府出台政策,按照每年每公里县道4000元、乡道7000元、村道3000元的日常养护标准,由市县两级财政足额落实日常养护经费。

宝鸡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助力脱贫攻坚的意见》和7个管理办法,在村委会设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办公室”,将扶贫、交通、水利、卫计、文广、民政等7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经费进行整合,大大提高了农村公路养管人员经费。

大胆创新试点 提升管服水平

渭南市全面实行“一路一卡”管理模式,为每条公路提供“全信息身份证”;围绕建设智慧交通,着力推进信息化创新发展,建立智慧交通管理平台,切实提升交通行业管理服务水平。潼关县、石泉县建立农村公路智慧养护信息中心,建成了一套以农村公路段监测、路面病害整治、工程数据预报、公路阻断快报等业务版块为一体的智慧养护系统,管理人员在App上实时查看养护人员当前位置和线路最新路况视频,合理调配人员,提高了管养工作效率。

铜川王益区黄堡黄环公路、榆林横山县艾好峁至魏家楼公路等县乡公路建设项目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破解了配套资金难以足额落实的难题。铜川印台区红土镇至惠家沟公路建设项目采用代建制管理模式,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代建单位,采用建养一体化模式建设周陵至军台岭公路,全面提高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水平,保障了工程进度和质量,节约了成本。

安康市石泉县出台了《农村公路“一长四员”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县乡公路“一长三员”、通村公路“一长四员”制度,由县镇村主要负责人分别任“三级路长”,整合农管部门道路养护员、镇村路政监督员、住建部门环卫保洁员、交警部门安全劝导员,建立“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管理体系。

发展方向

构建畅通便捷的农村公路网

坚持规划引领。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合理确定县道、乡道、村道总体规模,将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等级结构作为重点,加大县乡公路改造工程投入力度,强化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有效衔接,有序实施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

加快设施提档升级。结合村镇布局、城镇化发展需求,以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为重点,因地制宜升级改造技术等级偏低的县乡公路,提升通行能力;以促进产业开发、服务农民增收为重点,加快建设产业路、园区路、旅游路,逐步改善市级以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矿产资源开发区等乡村重要经济节点的对外交通条件。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全面巩固建制村通畅成果。督促市县认真履行建制村“两通”防返贫动态监测主体责任,建立“两通”动态监测机制。对建设工程影响和发生水毁的通村公路,加大工作力度,及时修复损毁路段,切实解决建制村道路“通返不畅”问题。

完善村道日常管理养护制度。高度重视通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切实落实通村公路管护责任,确保通村公路有人养、有钱养。

统筹谋划交通运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厚优势、优服务,统筹谋划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人民满意交通,推动农村地区交通运输向更高质量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好先行。

加快完善保障有力的农村公路管养体制

积极开展改革试点工作。督促有关试点地区围绕确定的试点主题,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各方资源,全面组织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其他市、县(区)按照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有关要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特色优势,结合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推荐主题和内容,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推进养护市场化改革。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鼓励将干线公路建设养护与农村公路捆绑招标,支持养护企业跨区域参与市场竞争。

落实管理养护资金保障

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陕西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成品油税费改革资金有关政策和要求,成品油税费改革资金用于普通公路养护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80%,省级补助与切块到市县部分之和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占成品油税费改革新增收入替代原公路养路费部分的比例不低于15%。督促市、县按照“1063”标准足额落实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

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资金补助、先养后补、以奖代补、无偿提供料场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发展。将农村公路发展纳入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重点支持范围,积极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加大对乡村振兴农村公路项目的支持力度。继续推广农村公路灾毁保险,探索农村公路灾毁资金筹措的新路子。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协助省厅建立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绩效考核机制,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将管理养护工作的责任、资金和质量落实保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相关投资补助资金挂钩。

发展共享共治的群众参与体系

促进农民参与“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村级议事机制,鼓励采取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方式组织村道管养工作。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过程中,通过设置多种形式公益岗位,聘用沿线农民承担部分路基工程、日常保洁、质量巡视等工作。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继续推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七公开”制度,发挥社会公众对农村公路建设监督作用,鼓励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和新闻媒体参与建设监督工作,打造阳光工程。

关键词: 农村公路 体制改革 农村公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