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彰:36载 俯首甘为“铺路石”(图)

眼前这个黑黑瘦瘦、身形有些佝偻的养路人,不禁让人疑惑他是否能够扛得起铁铲、锄头去养路。然而,就是这削瘦的身板,却毅然扛起养护大旗,冲锋在公路养护、防汛减灾第一线,化身成为坚不可摧的战士。


【资料图】

林彰

勤奋好学的“求知者”

从泥泞坑洼的土路到宽敞平坦纵横四方的柏油路,从一辆手推车到现代化养护机械,林彰见证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郊公路段从从“雨天翻泥浆,晴天土飞扬”到通乡通村、通路通车、城乡一体的嬗变。

1986年,刚满18岁的林彰走上了公路管养岗位。山里的壮族孩子吃得了苦、耐得住烦,脏活、累活、重活他都抢着干。那时的公路大多是砂土路,铺补坑槽需要人工将砂土从地上铲到1米多高的翻斗车上,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却是最重最累的工作,林彰上一天班下来两手磨起血泡,晚上他挑掉血泡,用碘酒消肿止痛才能入眠,长期下来,血泡结成痂,双手布满了老茧。

按照分工,上完砂的人可以停下歇息,但林彰闲不住,去找铺砂的老师傅,从他们手中抢过铁铲铺砂,请求他们教授铺砂的要领。干中学、学中干,几个月下来,林彰很快就成了砂土路养护的一把好手。

尝到学习甜头的他,深知养路不仅是苦力活,也是技术活。为提高科学养护水平与技能,他丝毫不敢懈怠,虚心向身边的老养路工请教养护技巧。30多年来,他学会了柏油路面养护技术、水泥路面石灰稳定砂砾修补法,熟练掌握挖掘机、切割机等常用机械的操作、维修和保养,知晓当太阳在哪个方位、刮什么样的风,朝哪个方向干活最省力等。在他长达半生的养路事业中,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化,这颗求知探索的心不变,当年的青涩少年已成长为公路养护的行家里手。

林彰清理路肩杂树

爱岗敬业的“老黄牛”

1999年,林彰成为良凤江养护站中楞道班组长,在单位的安排下,他参加了崇左市扶绥县省道油路大中修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沥青拌合场急需操作人员,林彰挺身而出,时常凌晨3点起床,生火烧锅炉、下料炒沥青,确保在6点钟前出第一车。炒沥青是个辛苦活,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全靠一铲一铲添砂石和沥青料入锅,期间还要不断翻炒,确保砂石和沥青充分融合。站在两三百度高温的沥青油锅旁边,头上直冒汗,还有阵阵刺鼻的沥青味直往鼻子里钻……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他从未叫苦叫累,“这是我应该做的”是林彰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扎根公路三十六年,林彰先后在坛洛、老口、中楞、下楞道班工作,这些都是环境艰苦、养护任务繁重的道班。每天天刚蒙蒙亮,他便带上饭,与工友一起将扫帚、铁锹、镐头等工具装上人力车出门干活。他们手拿扫帚一步一步、一米一米地清扫、前行,一天至少要清扫10公里道路,一天下来,尘土布满了头发和衣服。

到下雨天,砂土路被雨水浸泡,过往车辆会把沙子卷到公路两边,路面会出现车辙、凹凸不平的情况,他们用推耙、铁锹把两边的沙子推到路中央,再摊铺均匀。收工时,身上已是汗水混着泥水。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他巡遍每一米公路,清理每一块路障,扫净每一寸路面,刷新每一根栏杆,压实每一方油路。他管养的省道311线K14~K17公里成为桂西公路发展中心“精细化养护3公里示范路”,他也多次被评为“桂西公路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桂西公路发展中心事业单位嘉奖人员”。

林彰清理因台风被刮到的路树

公路畅通的“守护者”

关键时刻显勇毅,危急关头见担当。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登陆,当时暴雨倾盆,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省道311线、省道514线多处路树倒伏、涵洞被沙石堵塞,排水沟的污水漫上路面,公路通行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危急时刻,林彰带领道班养护人员赶到现场,分工协作,通过砍、锯、搬等系列操作将倒伏路树清理干净。为了疏通堵塞的涵洞,林彰率先跳入浑浊翻滚的泥水中,用手中的铁锹疏通作业,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个多小时后,涵洞终于疏通,路面积水排除,他已是疲惫不堪。

公路水毁预防和抢修是养护繁忙季节的重头戏,雨前预防、雨中巡查、雨后抢通,哪个环节都不容任何疏忽。完成每日工作后,他都会继续巡路,看看路面是否有裂缝坑槽,路肩护坡挡土墙是否有塌陷,路肩是否有高草,标志、标牌、标线是否有缺失,排水沟、泄水孔,涵洞是否都通水流畅。常年累月的在公路上摸爬滚打,所管养公路的技术状况对他来说简直是如数家珍。

“只要干一天养路工,就要保一天公路通畅。”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一接到险情信息,林彰总会第一时间带领工友奔赴公路一线抢通救灾,他既是抢通作业的指挥者,又是身先士卒的排头兵,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保障畅通”的职责。

三十六年的公路养护工作,林彰亲眼见证了公路从砂石路、渣油路,到现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养护事业是平凡的,然而又是崇高的,从弱冠之年到两鬓渐白,他始终奋战在公路养护一线,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和满腔的热情毫不吝惜地一点一滴铺洒在公路上,铺路石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