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动态:2023年中国公路学会“最美公路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
梅刚:舍小家为大家的桥梁建设者
梅刚,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部门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5至2006年在浙江舟山参加金塘大桥总体设计和咨询服务,金塘大桥当时是国内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在设计中发现建设条件十分恶劣,外海环境下面临台风天气、海水腐蚀、软弱地基、外海施工困难等不利因素,通过开展科研提出合理总体桥梁方案和咨询意见,项目获得2016年度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交通优秀设计一等奖。
(相关资料图)
最喜欢的话:不要忘记做事业的初心和理想。——梅刚
科研成果丰硕
2008年,梅刚负责中山十水线小榄水道桥设计,该桥建成时为国内第二大混合梁刚构桥,项目开展了《大跨径混合梁刚构桥关键技术研究》专题,梅刚是设计分课题的负责人,他提出了新型钢混结合段的设计方案具有更好的刚度过渡,吊装施工效率高、质量好,结构受力更合理,课题获得2016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0至2014年,梅刚担任南沙大桥(原虎门二桥)项目副负责人,实际主持设计了主跨1688米的坭洲水道桥和主跨1200米的大沙水道桥,其中坭洲水道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径的钢箱梁悬索桥,设计了最大直径锚碇地连墙基础(90米)、具有良好抗风稳定性的最宽整箱钢箱梁(49.7米),首次研发了1960MPa级高强度镀锌铝钢丝主缆索股,他主持研发了可更换多股成品索式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首次研发设计了悬索桥吊索抗风减振器、首次研发设计了桥面电控排水系统,研究应用了复合地连墙锚碇基础技术,研发设计了高速安全大型箱外检查车。
2016至2017年,梅刚担任深中通道勘察设计桥梁副负责人,参与大跨径海上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主要针对海上大体积锚碇设计与施工技术研发、高风速环境下大跨径悬索桥抗风稳定性研究、高强度耐久钢丝主缆制备技术研发、抗疲劳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建造技术研发,多个技术为高品质大桥建造打下基础,目前正在进行科研鉴定工作。
2018年开展的《1960MPa悬索桥主缆索股技术研究》专题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2020年开展的《虎门二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再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进步特等奖,该项目还获得了2020年度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交通优秀设计一等奖。
2019至2020年,作为黄茅海大桥的主任工程师,梅刚参与大跨径多塔海上斜拉桥关键技术的研发,针对这一建成时世界上最大的三塔斜拉桥,以及它面临的外海恶劣的建设和运营环境,开展了大跨径分体箱多塔斜拉桥抗风性能关键技术研究、海洋环境下混凝土及钢结构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大跨径多塔斜拉桥合理结构体系研究等多项技术研发。
2021年参与完成了“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关键技术研究”,在研究中参与研发了大跨度斜拉桥实现公铁两用交通功能所需要的结构体系、约束装置、特殊构造细节和施工工艺,科研成果获得2021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每年出差300天以上
梅刚2005年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入职中交公规院从事大桥设计工作至今,18年来,每年都要出差200天甚至300天以上。因为我国的特大桥一般都在南方水网密集或者沿海且经济发达地区,每次出差都要1个月左右,经常多个项目同时开展,每天都在开会讨论方案或者现场解决问题中度过,晚上和周末也在加班。
有一次在出差去机场的路上,他跟的士司机聊起所从事的桥梁设计工作,的士司机问了一个问题:“咱们门口二环三环上哪个桥是你们设计的?”这个问题深深地触动了梅刚。这个简单的问题代表了群众朴实的需求,家门口出行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否便利,桥梁建设的初衷是为国为民,而不是做超级工程去博取个人名利。
在做南沙大桥关键技术研发中,梅刚发现我国主缆仍然沿用的10年前就在使用的1770MPa钢丝,而欧美国家早采用1960MPa钢丝了,因此说服业主单位要首次研制1960MPa高强钢丝。此后两年多时间,从炼钢厂到轧钢厂,从盘条厂到拉丝厂,从实验室到车间,从研究所到工地,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科研单位、上下游10几家厂家和施工单位共同投入研发,终于研制成功良品率接近100%的1960MPa钢丝主缆索股,一个桥梁工程撬动了冶金工业的产业升级,在之后杨泗港大桥、深中通道、沪通大桥多个项目进而研制更高强度的主缆钢丝,目前这一细分领域我国已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并多次中标国外大型桥梁缆索产品项目。
中国公路学会入会二维码
【二审:闫可欣】
【三审:秦爱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