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养护的“铁扫帚” ——记密山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养路工张铁柱
张铁柱,密山市政协委员,一名养路工、车辆电焊和修理工。2016年,被评为鸡西市交通运输局先进个人;2019年,获得密山市“最美建设人”;2020年,被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评为“最美公路人”;2021年度获得鸡西“敬业奉献”好人;2021年,在全省“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入选“龙江好人榜”;2022年,他带领团队代表鸡西市参加省公路系统“弘扬工匠精神、创建平安公路”活动,荣获“劳动竞赛一等奖”。近十年,获得省、市奖项10余项。
在养护路上,张铁柱一干就是30年。他的脚印与车辙,循环、重叠在密山市1764公里公路上,他参加过省公路“三年决战”“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他用石匠的执著、工匠的精神、铁匠的硬劲、巧匠的灵性成为省公路养护的“铁扫帚” “铁汉子”“铁筋骨”“铁柱子”。
【资料图】
石匠的执著,堪称“铁扫帚”。他从养护公路做起,一把铁锹、一把扫帚、一把扇刀、一身“黄马褂”,身背一个水壶、一个饭盒,在公路养护上肯发力、肯流汗、肯吃苦。他养护的路段成为样板路、标杆路。
工匠的精神,铸就“铁汉子”。单位用人之长,将其调入机务办,从此与养护车辆打交道,他肯专研、肯创造,在车辆维修上技术娴熟。
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有铲车、平地机、钩机、压路机、水车等大中型养护器械及车辆500余台。在近几年保通、保畅的高标准养护要求下,机械使用率、保养率增大。车辆在外面修理,增加养护成本。张铁柱用电焊三级的技能,带领他的机务班组,把机械库房变为属于自己的修理厂。巧手艺、硬工匠。平地机大架子开裂、铲车换耐磨板等电焊修理都是自己干,10年为单位节省修理费50余万元。每逢公路清冰雪,最费油料,最费铲车的铲印。张铁柱和机务班组开着皮卡车,车斗装着油桶,随时在雪地加油。拉着事先焊接好的铲印,随时在雪地上应急更换。
冬季的东北公路,大烟泡刮起来,就是四轮驱动的皮卡车动辄陷在雪堆里,洒防滑料、铁锹挖。车在野外抛锚,搁浅个把小时、挨冻受饿个把小时是常有的事。
意外往往考验着一个人的体力、耐力与脑力。2021年大冬天,暴雪,室外温度零下30多摄氏度。他赶往富密公路密山市与宝清县交界的山路上,给三台清雪铲车加油。由于温度低,油泵冻坏了,铲车加不上油,路上车辆因雪阻排成长龙。张铁柱灵机一动,把油桶挪在另一台铲车铁斗上,高高擎起,油管至上而下连接,他发明的“自流灌”土办法,完成了艰难条件下的平地机加油。此次在室外忙碌三个小时。
严寒考验着一个人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承受力。平地机、铲车的铲印随时更换。为了节约成本,他早备料、早焊接,自做、自命名的“铁人”铲印质量上乘。大雪天,一台机械一天换两次铲印。他天天“撵”着机械走,天天“长”在路上,只要在风雪中作业,就要单膝跪着、双腿蹲着、膝盖顶着,换一次铲印都要在半个小时以上,冻个透心凉。市场上一副铲印售价1800元左右,他的机务班组焊接一副铲印成本在600元,近10年,为单位节约成本120万元。
石匠的硬劲,特制“铁筋骨”。张铁柱是一身硬骨头,累不垮、冻不弯。2018年冬季,密山知一大桥路板之间连接链断开1尺长的缝隙,桥上设计时速每小时60公里,车辆通行,易爆胎、易侧翻,一分一秒都会发生事故。他接到指令,10分钟赶往现场。桥面与桥墩之间狭窄,他脱掉棉衣,只穿一件毛衣,用绳索吊着,上身钻进桥面与桥墩之间,焊接一个小时,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大冬天,冻伤了手、脸。
2022年12月7日,疫情解除,三合、新河、兴凯湖高速卡点及铁路卡点的钢架结构拆除。他领到任务,二话没说,要完成寒冷环境下高空拆除的危险、艰巨任务。他第一个先上,身上绑着安全绳,钢架结构的铁瓦盖,挂一层霜,溜溜滑。他趴在铁瓦盖上,一点点拆卸,9天完工。
巧匠的灵性,成为养护事业离不开的“铁柱子”。机械化养护是公路养护的方向,他是体力养护再加上脑力养护。他研制的机械悬挂式打草机、机械悬挂式吹风式路面清扫机,提升了养护的标准和速度,为冲刺密山市公路事业连续21年全省公路管理养护优秀单位目标持续发力。
关键词: